首彩signature

时间:2021-04-28 10:17:00   来源:无忧考网     [字体: ]
【#首彩signature# #首彩signature#】本篇课文向学生讲述了苏东坡是怎样成为中国大文豪的故事。故事生动,文笔流畅,学生读来饶有兴趣。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首彩signature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首彩signature语文《发愤立志》原文

苏东坡年轻的时候,仗着自己聪明机敏,又常被人夸奖,便渐渐骄傲起来。有一年春节,他作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瞧这口气,真有“天下第一”的样子。过往行人看了,有的夸这家出了能人,也有的摇摇头,觉得海口夺得太大了。

有一天,一位白发老人登门拜访。见了苏东坡,老人说:“听说苏才子学问盖世无双,老朽特来请教。”苏东坡见这么岁数的人都找自己问问题,心中十分得意,出于尊敬,他给老人让了座。苏东坡问道:“老先生可有什么疑难?”老人没有说话,笑吟吟地捧过一本书来。

苏东坡接过书,翻开第一页,头一行就读不下去了。为什么呢?有两个字不认识。越往下看,生字越多。苏东坡脸上立刻红一阵、白一阵,脑门上汗涔涔的。老人说:“怎么,苏才子连这些字也不认识啊?”说完又笑吟吟地走了。

苏东坡呆若木鸡,一时都忘了送客。等缓过神来,他才恍然大悟,赶忙添了几个字,重新写了那副对联: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后来,苏东坡成了中国的大文豪。

【篇二】首彩signature语文《发愤立志》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字,认识4个字。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并识记四个词“聪明机敏、盖世无双、呆若木鸡、恍然大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苏东坡两副对联的前后的变化,懂得学习是无止境的,切莫骄傲自满的道理。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习是无止境的,切莫骄傲自满。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苏东坡的生平资料。

教学方法:朗读、探究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学生质疑

1、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第六课——《发愤立志》,通过课前预习,大家知道什么是“发愤”、“立志”吗?

2、指名说。

3、鼓励学生根据题意,自主质疑。

4、教师小结问题。

(1)课文写了谁发愤立志?

(2)他为什么要发愤立志?

(3)他立下了什么志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答。伺机简介苏东坡,板书两幅对联。

2、师:看到这两幅对联,能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吗?

3、生答。师:苏东坡为什么要改动对联?下节课我们再继续研读课文。

三、生字书写。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苏东坡年轻时曾写下这样一幅对联贴在门上(齐读对联)。苏东坡为什么要写这样一幅对联,他想告诉别人什么呢?

二、研读课文1、2自然段。

1、生答。(指导用骄傲的语气读第1自然段)

2、师:瞧这口气,真有“天下第一”的样子。别人是如何看待他这幅对联呢?

3、指名读第2自然段。师:你们认为呢?

4、指名答。解释:海口

师:从哪儿可以看出他夸的海口太大了。(“遍”、“尽”)

过渡:是啊,他这口气不是要告诉所有人,我苏东坡天下第一吗?(补横批:天下第一)看来,这渐渐骄傲的结果就会是狂妄自大。而苏东坡狂妄自大的结果又会怎样呢?

三、研读课文第3——6自然段。

1、默读课文3——5自然段,给描写苏东坡前后神态变化的词句作记号。

2、师:一位白发老人的登门拜访,让苏东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3、生答:“得意”指导理解“盖世无双”,指导分角色朗读。

生答:“红一阵,白一阵”、“汗涔涔”(师追问:为什么会这样?)

生答:“呆若木鸡”(指导联系上下文解词,体会心情:羞愧)

4、师:苏东坡的神态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而那位老人呢?他的神态变化了吗?思考:苏东坡此时可能悟出了什么?(板书:发愤、立志)

师:这幅对联苏东坡又想告诉人们什么呢?(板书:学无止境)

5、师小结引读:正因为苏东坡痛下决心,立下远大志向,从而学无止境,后来,才真正成了中国的大文豪。

四、思维拓展

1、师:同学们,你们又从苏东坡的经历中学到了什么呢?(自由谈)

2、收集苏东坡的优秀诗词作品,读读背背。

【篇三】首彩signature语文《发愤立志》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向学生讲述了苏东坡是怎样成为中国大文豪的故事。故事生动,文笔流畅,学生读来饶有兴趣。

这篇课文主要以学生的自学为主,以两副对联的前后变化为主线,以人物的动作、神态作为语言的训练点。课上,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苏东坡先写的一副对联和后写的一幅对联。对于这个问题,全班学生都能回答,当老师将这两副对联在黑板上板书时,学生们一目了然的知道后写的一副对联加上了“发愤立志”四个字。为什么要加这四个字呢?学生带着疑问继续读课文,在书中找出答案。老师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回答,这是本课对学生语言训练的第一个地方。其实是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描写老人和苏东坡神态的词语和句子。当学生找出来后,老师相机总结,有了这样神态的描写,如老人的“笑吟吟”和苏东坡的脸红一阵白一阵,脑门上汗涔涔的样子我们就知道当时老人和苏东坡的心情会是怎样。借此段落的学习,要求学生用一、两句话来描写一下自己高兴时的神态。并通过自己的想象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有了这样具体化的训练,学生的写作一定会有较大的提高。在抓主本节课重点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拓展。

本节课的内容不多,但抓住了语文学习的主要方法和主要内容,我想这样用短的时间达到好的较果,应算得上是一节有价值的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