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的湖南株洲渌口区古岳峰镇白壁村一派风景秀美的田园风光:平整宽敞的水泥路上,红顶白墙民居错落有致,农家小院整洁干净,村庄山清水秀、环境优美、舒适宜居,独特的美丽乡村风貌逐渐显现;10月底的龙门镇花冲村热闹非凡:小村人声鼎沸、游人如织,数百滑翔伞爱好者聚集于此,数千游客现场观摩刺激的滑翔伞赛事,“体育赛事+乡村旅游”模式将“花冲旅游”的品牌名片擦的更亮更响……像白壁村、花冲村这样的“高配置”,是株洲市渌口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打造山清水秀村美、宜居宜业宜游新农村的一个缩影。
“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843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59元,增长9%。”株洲市渌口区区委书记罗绍昀说,一直以来,渌口区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工作要求,通过规划引领、健全机制、创新示范、强化落实等工作,抓好“菜篮子”“米袋子”工程,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用扎实的行动积极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村域面积大、人手少、处置不及时、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积极性不高曾是困扰古岳峰镇白壁村发展的几大难题。如何发挥出线上微信群的更大价值,将微信群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相结合一直是白壁村党支部思考的问题。为此,白壁村积极探索网上群众路线,创新“线上+线下”工作法,线上建立微信群组发动群众,线下成立突击队的模式。“线上+线下”工作法不仅搭建了村干部与村民的桥梁,还打通了村里与村外村民的沟通渠道,让村民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体,提升了乡村治理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此外,白壁村以德治、自治、法治互动助推乡村治理,强化基层组织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提升班子履职服务能力水平,积极开展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和法治文化活动,以身说法、以案说法扎实提升村民法治意识,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门前三包”带动庭前院后绿化和美丽庭院的创建,人居环境卫生治理已形成村民的良好习惯,人人都来争当美丽家园的“保护者”。近期,白壁村凭借着创新的乡村治理体系更是入选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名单”。
白壁村的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是株洲市渌口区乡村振兴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渌口区按照“全面铺开、分类推进、示范创建、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以“示范创建”为抓手,选定了12个示范创建村(社区)和4个后备村开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创建工作,建立区级领导联系示范创建村制度,并向“12+4”示范村派出工作队,探索激发村支两委和农村群众致力乡村振兴的凝聚力和内生动力,以点带面推动全区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
“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成色,要靠人居环境铺就底色,改变农村面貌,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才能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渌口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克胤表示,全区按照“示范引领”的工作思路,整合相关资源,增强投入保障,将在示范引领上狠下功夫,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按照精心设计、精品建设、精细管理的要求,建成更多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全力打造一村一韵、一村一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
“龙门镇花冲村这次滑翔伞比赛很精彩,令人流连忘返。”从外地来观摩滑翔伞邀请赛的游客在花冲村航空滑翔基地不停地拍照,兴奋不已。10月31日,株洲市首届全国友好城市滑翔伞邀请赛在龙门镇花冲村举行,一时间,这个偏僻乡村忽然热闹起来,观摩人数达到数千人,各大餐饮、住宿等生意火爆,群众享受到全域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此次邀请赛填补了全市航空运动基地‘零’的空白,这仅是花冲滑翔的开始,未来将进一步开发当地特色旅游资源,将其打造成为渌口区全域旅游的品牌名片。”渌口区区委副书记朱江表示,花冲村将围绕航空飞行营地,引导村民发展农家乐、家庭客栈等,打造四季水果、香菇、花卉等基地,在旅游发展中推进强村富民,在强村富民中深化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渌口区持续推进多元文化产业、绿色农牧业产业、全域旅游产业协调发展,扎实好“规划、整治、文明、富民”的文章,持续推进种植结构调整,统筹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品牌培育和打造,加速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展新型职业农业培训,遴选产业指导员,以高质量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让全区产业发展更具活力、魅力、影响力。
“坚持将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品牌发展战略,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呈现全面规划、统筹推进、产业多元、人才支撑的发展态势”。渌口区副区长刘行国表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依托渌口区自身的自然资源,探索并走出一条绿色生态、产业兴旺、强村富民的产业发展特色道路。
根据给定资料,就如何优化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提出相关建议。
要求:总结全面,内容具体,切合实际,不超过400字。
二、参考答案
优化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应做到:
(一)巧“结合”创新人居环境治理模式。
1、积极探索网上群众路线,创新“线上+线下”工作法,线上建立微信群组发动群众,线下成立突击队的模式。
2、以德治、自治、法治互动助推乡村治理,强化基层组织服务功能,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和法治文化活动。
3、选定示范创建村(社区)和后备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创建工作,建立区级领导联系示范创建村制度,并派出工作队,以点带面推动乡村振兴。
(二)重“特色”推动优势产业落地生根。
1、开发特色旅游资源,打造全域旅游的品牌名片,引导村民发展农家乐、家庭客栈等,打造果蔬基地,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2、持续推进产业协调发展,持续推进种植结构调整,统筹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品牌培育和打造,加速产业融合发展,开展新型职业农业培训,遴选产业指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