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皇冠轿车

时间:2017-06-28 16:55:00   来源:无忧考网     [字体: ]

1.月经病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异常,或以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各种症状为特征,或在绝经前后出现一系列症状的疾病,统称为月经病。

病因:外感六*,内伤七情,房劳多产,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体质因素,

病机: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二脉的损伤。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失调。

2.辨月经:

先期、量多、色淡、质稀――气虚

先期、量少、色鲜、质稠――阴虚

先期、量多、色深、质稠――血热

后期、量少、色黯、有块――血寒

后期、量少、色淡、质稀――血虚

先后不定期、色淡黯、质稀――肾虚

先后不定期、量少或多、色紫、有块――肝郁气滞

量多或少,色黯、有块――血瘀

3.治则:重在治本以调经。

治本:消除病因,平衡阴阳。

调经: 通过治疗使月经恢复正常。

调经之法,重在补肾疏肝健脾,调理气血,冲任。

4.月经病的治疗大法及思路:

1) 辨病之先后,治病求本,先病经者,当先调经;先病病者,当先治病;

2) 辨标本缓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3) 辨月经周期,因势利导。

5.月经先期

定义: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天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又称经期超前、经行先期、经早、经水不及期。相当西医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和盆腔炎等出现的月经提前。

病因病机:气虚和血热。气虚则统摄无权,冲任不固;血热则热伏冲任,伤及子宫,血海不宁。

鉴别:经间期出血:发生在月经周期第12-16天,出血量较少,或表现为透明粘稠的白带中夹有血丝,出血持续数小时或2-7天自行停止。

治则:重在调整月经周期,使之恢复正常;重视平时的调治;按其证候属性,或补或清。(注:无论实热虚热都不宜过用寒凉,以防损伤阴血。)

肾气虚

 

月经

月经先期、量多、色黯淡、质稀。

症状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夜尿、舌淡、苔薄、脉沈细无力。

治则

补益肾气,固冲调经

方药

固阴煎或归肾丸

脾气虚

 

月经

月经先期、量多、色淡红、质稀。

症状

面色晃白、神疲肢倦、腹胀纳呆、面浮肢肿、大便溏薄、带下量多、舌淡苔薄、脉缓弱无力。

治则

补脾益气,摄血调经

方药

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

阳盛血热

 

月经

月经先期、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稠(流出有热感、有臭气)。

症状

头晕面赤、心烦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洪数。

治则

清热凉血调经

方药

清经散

肝郁血热

 

月经

月经先期、量或多或少、色深红或紫红、质稠夹血块。

症状

头晕目眩、口苦咽干、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胁小腹胀痛、善太息、便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则

疏肝清热,凉血调经

方药

丹栀逍遥散

阴虚血热

 

月经

月经先期、量或多或少、色鲜红、质稠。

症状

两颧红赤、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红无苔或舌绛少苔、脉细数(肾阴虚)。

治则

养阴清热调经

方药

两地汤

6.月经后期

月经周期延长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6个月以内)。亦称“经行后期”、“月经延后”、“经期落后”、“经迟”。可伴有经期或经量的异常。伴月经过少,常可发展为闭经。

病因病机:有虚有实,虚者有肾虚血虚,实者有血寒气滞痰湿。

治则:以调整月经周期为主: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温之,痰者化之,滞者行之。

肾虚

月经

月经后期、量少、色黯淡、质稀。

症状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沈细无力。

治则

补肾养血调经

方药

当归地黄饮

血虚

月经

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稀。

症状

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小腹空坠、面唇舌爪甲淡白、皮肤干燥不泽、舌淡苔薄、脉细弱无力。

治则

补血益气调经

方药

大补元煎

虚寒

血寒

月经

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红、质稀。

症状

小腹冷痛、喜温喜按、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或细弱

治则

扶阳祛寒调经

方药

温经汤或艾附暖宫丸

实寒

血寒

月经

月经后期、量少、色紫暗或紫黑、质稠夹血块。

症状

小腹冷痛、得热则减、肢寒畏冷、面色清白、舌淡紫苔薄白、脉沈紧。

治则

温经散寒调经

方药

《妇人大全良方》温经汤

气滞

月经

月经后期、量少、色紫暗、质稠夹血块、经行不畅。

症状

小腹胀痛、胸胁*胀满、精神抑郁、善太息、烦躁易怒、舌淡苔薄、脉弦。

治则

理气行滞调经

方药

乌药汤

7.月经先后无定期

月经周期或前或后7天以上,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又称“经水先后无定期”、“月经愆期”、“经乱”。 月经先后无定期若伴有经量增多及经期紊乱,常可发展为崩漏。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的月经不规则。

主要机理是冲任气血不调,血海蓄溢失常。其分型有肾虚、脾虚和肝郁。

肾虚

月经

月经周期或先或后、量或多或少、色黯淡、质稀。

症状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夜尿、舌淡、苔薄、脉沈细无力。

治则

补肾调经

方药

固阴煎

肝郁

月经

月经周期或先或后、量或多或少、色暗红或紫红或有血块,或经行不畅。

症状

胸胁*或少腹胀痛,脘闷不舒,嗳气食少,苔薄黄或薄白,脉弦。

治则

疏肝理气调经

方药

逍遥散

8.月经过多

月经量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者,称为“月经过多”。亦称为“经水过多”。一般月经量以30~50ml为适宜,超过80ml者为月经过多。可引起继发性贫血。相当于西医学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子宫肥大症、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病因病机: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常见病因有气虚、血热、血瘀。

鉴别:崩漏:在大量出血时的症状与月经过多相似,但崩漏的出血无周期性,同时伴有出血时间长,淋漓日久不能自止。

治则:经期辨证止血固冲为主,平时辨证治本(益气,清热,养阴,化瘀)。慎用温燥动血之品。

气虚

月经

月经先期、量多、色淡红、质稀。

症状

面色晃白、神疲肢倦、腹胀纳呆、面浮肢肿、大便溏薄、带下量多、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则

补气摄血固冲

方药

举元煎或安冲汤

血热

月经

月经先期、量多、色深红或鲜红、质稠或有血块。

症状

头晕面赤、心烦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则

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方药

保阴煎

血瘀

月经

月经周期正常、量多、色紫暗或黑、质稠有血块。

症状

小腹疼痛拒按、块下则痛减、舌质紫黯边有瘀斑、脉涩。

治则

活血化瘀止血

方药

失笑散

9.月经过少

月经周期规律,经量明显减少(﹤20ml)或经行时间不足2天,甚至点滴即止者。脉经最早论述“经水少”。西医的幼稚子宫、长期服用避孕药或刮宫等致。

鉴别:激经:部分妇女在早期妊娠期间仍每月按时少量行经,称为激经。

治则:重在养血行血调经。 虚证(肾虚、血虚):补肾养血调经

实证(血瘀、痰湿):疏通经脉,祛瘀化痰

肾虚

月经

月经周期正常或后期、量少、色淡红或黯红、质稀(初潮迟)。

症状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夜尿、舌淡、苔薄、脉沈细无力。

治则

补肾益精,养血调经

方药

当归地黄饮或归肾丸

血虚

月经

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红、质稀。

症状

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小腹空坠、面唇舌爪甲淡白、皮肤干燥不泽、舌淡苔薄、脉细弱无力。

治则

养血益气调经

方药

滋血汤或小营煎

痰湿

月经

月经周期正常或后期、量少、色淡红、质黏如痰。

症状

形体肥胖,胸闷呕恶,或带多粘腻,舌淡苔白腻,脉滑。

治则

燥湿化痰调经

方药

苍附导痰丸或二陈加芎归汤

血瘀

月经

月经周期正常或后期、量或多或少、色紫黑、质稠夹血块。

症状

小腹疼痛拒按、块下则痛减、舌质紫黯边有瘀斑、脉沈涩或弦涩。

治则

活血化瘀调经

方药

通瘀煎或桃红四物汤

10.经期延长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行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或淋漓半月方净者,称为“经期延长”,可伴有月经过多。最早记载于《诸病源候论》,称为“月水不断”,亦可称“经事延长”。

西医:黄体萎缩不全的排卵型功血、子宫内膜炎、宫内节育环等导致的经期延长。

病因病机:气虚冲任不固,或热扰冲任,血海不宁,或瘀阻冲任,血不循经。

常见病因气虚、血热、血瘀等

治则:调经止血,缩短经期。治疗从止血着手,具体有活血化瘀,或清热凉血、或补气摄血。

气虚

月经

周期正常、经期延长、量多、色淡红、质稀。

症状

面色晃白、神疲肢倦、腹胀纳呆、面浮肢肿、大便溏薄、带下量多、舌淡苔薄、脉缓弱无力。

治则

补气摄血,固冲调经

方药

举元煎

虚热

月经

周期正常、经期延长、量少、色鲜红、质稠。

症状

两颧红赤、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红无苔或舌绛少苔、脉细数。

治则

养阴清热止血

方药

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芦茹丸或固经丸

血瘀

月经

周期正常、经期延长、量或多或少、色紫黑或紫黯、质稠夹血块。

症状

小腹疼痛拒按、块下则痛减、舌质紫黯边有瘀斑、脉沈涩或弦涩。

治则

活血化瘀止血

方药

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味,或桂枝茯苓丸加味

11.经间期出血

在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之时,出现周期性的阴道少量出血者。特点:阴道流血发生在经间期,即氤氲之时,且量少,一般1-2天即自止。相当于西医的排卵期出血。

月经中期又称纲组期,是冲任阴精充实,阴气渐长,由阴盛向阳盛转化的生理阶段。若肾阴不足,脾气虚弱,湿热扰动或瘀血阻遏,使阴阳转化不协调,遂发生本病。常见的病因有肾阴虚、湿热和血瘀。妇检:宫颈粘液透明呈拉丝状夹血丝。

治则:平衡阴阳,促进阴阳的顺利转化。

治法:以滋肾养血为主,热者清之,湿者除之,瘀者化之。

肾阴虚

月经

两次月经中间有少量出血、色鲜红、质稠。

症状

两颧红赤、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红无苔或舌绛少苔、脉细数。

治则

滋肾养阴,固冲止血

方药

加减一阴煎或两地汤合二至丸

湿热

月经

两次月经中间有少量出血、色黯红或深红、质稠有臭气。

症状

口苦、头晕、心烦胸闷、口腻纳呆、带下量多色黄、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治则

清利湿热,固冲止血

方药

清肝止淋汤

血瘀

月经

两次月经中间有少量出血、色紫黑或紫黯、质稠夹块。

症状

小腹疼痛拒按、块下则痛减、舌质紫黯边有瘀斑、脉沈涩或弦涩。

治则

化瘀止血

方药

逐瘀止血汤

12.崩漏

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为“崩中”,后者为“漏下”。由于崩与漏二者常相互转化,且其病因病机基本相同,故概称崩漏。属妇科常见病,且属严重急重症。西医中“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属本病范畴。

病因病机:

病因为虚(脾虚、肾虚),热(血热),瘀(血瘀)。病机是劳伤血气,脏腑损伤,血海蓄溢失常,冲任不固,不能约制经血。崩漏病本在肾,病位在冲任,变化在气血,表现为子宫藏泻无度。

崩漏与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的鉴别:

三者以月经周期、经期或经量的改变为主要症状的月经病,但月经先期,经期延长和月经过多症状的发生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即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但经血能自行停止。崩漏出血没有规律性,出血往往不能自行停止。

检查:主要排除性诊断。(妇检、生殖内分泌、B超、诊刮)

治则: 按病情缓急、轻重、出血多少、久暂,“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治崩三法:塞流(止血)、澄源(求因治本)、复旧(固本)

塞流:止血,补气摄血止崩,温阳止崩,滋阴固气止崩,祛瘀止崩,针灸止血,西药或手术止血。澄源:求因治本。出血势缓者辨证治疗。

复旧:调经善后。调理肾肝脾,恢复正常周期。

肾虚

肾气虚

月经

经血非时而下、量或多或少、色淡红或黯淡、质稀。

症状

面色晦暗,眼眶黯,小腹空坠,腰脊酸软,舌淡黯,苔白润,脉沈弱。

治则

补肾益气,固冲止血

方药

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党参、黄蓍、阿胶

肾虚

肾阴虚

月经

经血非时而下、量或多或少、色鲜红、质稠。

症状

两颧红赤、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红无苔或舌绛少苔、脉细数。

治则

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方药

左归丸合二至丸

肾虚

肾阳虚

月经

经血非时而下、量或多或少、色淡红或黯淡、质稀。

症状

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沈迟或细弱。

治则

温肾益气,固冲止血

方药

右归丸加党参、黄蓍、田七

脾虚

月经

经血非时而下、量或多或少、色淡红、质稀(崩则脉芤,漏则脉缓弱)。

症状

面色晃白、神疲肢倦、腹胀纳呆、面浮肢肿、大便溏薄、带下量多、舌淡苔薄、脉缓弱。

治则

补气摄血,固冲止崩

方药

固本止崩汤或固冲汤

血热

虚热

月经

经血非时而下、量或多或少、色鲜红。

症状

面颊潮红,烦热少寐,咽干口燥,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则

养阴清热,固冲止血

方药

上下相资汤

血热

实热

月经

经血非时而下、量或多或少、色深红、质稠。

症状

头晕面赤、心烦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洪数。

治则

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方药

清热固经汤

血瘀

月经

经血非时而下、时下时止或淋漓不净,或闭停日久,又突然大下、色黑、质稠夹血块。

症状

小腹疼痛拒按、块下则痛减、舌质紫黯边有瘀斑、脉沈涩或弦涩。

治则

活血化瘀,固冲止血

方药

逐瘀止血汤或将军斩关汤

13.闭经

女子年满16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或月经停闭超过了3个月经周期者,称为闭经。前者称原发性闭经,后者称继发性闭经。

生理性闭经:妊娠期,哺乳期,进入更年期后,少女初潮后1-2年内,偶尔停闭不行,无其它不适者。隐经:玉门闭锁(处女膜闭锁)或阴道横隔以致经血潴留者。

病机:虚:肾气不足;气血虚弱;阴虚血燥。实:气滞血瘀;痰湿阻滞。

治则:虚者,补而通之:补肾、健脾、养血等滋其化源,充养冲任血海。

实者,泻而通之:活血、理气、化痰等疏通冲任血海。

肾气亏损

月经

初潮迟、月经后期、量少、色黯淡、质稀、渐致闭经。

症状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夜尿、舌淡暗、苔薄白、脉沈细。

治则

补肾益气,调理冲任

方药

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羊藿、紫河车

阴虚血燥

月经

初潮迟、月经后期、量少、色红、质稠、渐致闭经。

症状

五心烦热,颧红唇干,盗汗甚至骨蒸劳热,干咳或咳嗽唾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则

养阴清热调经

方药

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真子、制香附

气血虚弱

月经

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红、质稀、渐致闭经。

症状

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小腹空坠、面唇舌爪甲淡白、皮肤干燥不泽、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则

益气养血调经

方药

人参养荣汤

气滞血瘀

月经

平素月经正常,突然月经数月不行。

症状

小腹胀痛拒按、块下则痛减、胸胁*胀满、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舌质紫黯边有瘀斑、脉弦涩。

治则

理气活血,祛瘀通经

方药

膈下逐瘀汤或血府逐瘀汤

痰湿阻滞

月经

平素月经正常,突然月经数月不行。

症状

形体肥胖、胸闷呕恶、头晕心悸、口腻纳呆、带下量多质稠如痰状、神疲肢倦、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弦滑。

治则

健脾燥湿祛痰,活血调经

方药

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

附: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

病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及肾上腺等的内分泌活动异常,导致卵巢长期不能排卵。

临床表现:闭经、月经稀发或不规则子宫出血及不孕、多毛、肥胖等症状,双侧卵巢呈多囊性增大。

肾虚

月经

月经迟或周期延迟或经期紊乱,量多或少或淋漓不尽、色淡质稀,渐致闭经。

症状

腰腿酸软,头晕耳鸣,面色不华,身疲倦怠,胃寒便溏,舌淡苔薄,脉沈细。

治则

益肾调冲

方药

右归丸加石楠叶、仙茅

痰湿阻滞

月经

经期延后,量少、色淡质黏稠,带下量多,渐致闭经。

症状

胸闷泛恶,形体丰满或肥胖,喉间多痰,毛发浓密,神疲肢重,苔白腻,脉滑或沈滑。

治则

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方药

苍附导痰丸加桃仁、当归、红花、夏枯草

气滞血瘀

月经

经期延后,量多或少,淋沥不尽,色黯红,质稠或有血块,渐致闭经。

症状

婚久不孕,伴*胀痛,小腹胀痛拒按,胸胁胀痛,舌暗红或有瘀点,苔薄,脉沈涩。

治则

理气活血,祛瘀通经

方药

膈下逐瘀汤

肝经湿热

月经

月经稀发或闭经或紊乱。

症状

婚久不孕,体型壮实,毛发浓密,面部痤疮,经前*胀痛,大便秘结,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14.痛经

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

痛经的分类:

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以青少年女性多见。

继发性痛经:指由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相关的痛经,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或宫颈狭窄等引起的痛经。常见于育龄期妇女。

痛经的病位在子宫、冲任。以“不通则痛”(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不荣则痛”(气血虚弱、肾气亏虚)为主要病机。最早记载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

辨虚实:经前或经行初期疼痛多属实证;月经将净或经后疼痛多属虚证。疼痛剧烈,拒按属实;隐隐作痛,坠痛,喜按属虚。痛在少腹一或双侧多属气滞,病在肝;痛连腰骶病多在肾。

治则:调理冲任子宫气血。经期调血止痛以治标,迅速缓解消除疼痛;平时辨证求因而治本。

气滞血瘀

月经

行而不畅、量少、色紫黯、夹有血块,如腐肉样物质

痛经

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阵痛拒按,块下则痛减。

症状

小腹胀痛拒按、胸胁*胀满、精神抑郁、善太息、烦躁易怒、舌质紫黯边有瘀斑、脉沈涩或弦涩。

治则

理气行滞,化瘀止痛

方药

膈下逐瘀汤或痛经方

寒凝血瘀

月经

量少、色不鲜,如黑豆汁样(紫黑、紫黯)、有块。

痛经

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温则痛减。

症状

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脉沈紧。

治则

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方药

少腹逐瘀汤或温经散寒汤

湿热瘀阻

月经

量多、色黯红、质稠夹有血块,或月经失调。

痛经

经前或经期,小腹灼热疼痛拒按,或平时小腹疼痛经行加剧。

症状

口苦、头晕、心烦胸闷、纳呆、口腻、带下量多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治则

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

银甲丸或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苡仁、败酱草

气血虚弱

月经

量少、色淡、质稀。

痛经

经后或经期,小腹隐隐作痛,喜按,小腹空坠作痛。

症状

面色晃白、神疲肢倦、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舌淡苔薄、脉细弱无力。

治则

益气养血,调经止痛

方药

圣愈汤或黄蓍建中汤或养血和血汤

肾气亏损

月经

量少、色黯淡、质稀。

痛经

经后或经期,小腹隐隐作痛,喜按。

症状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夜尿、舌淡红、苔薄、脉沈细。

治则

补肾益精,养血止痛

方药

调肝汤或益肾调经汤

15.月经前后诸证

每值行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周期性的出现明显不适的全身或局部症状者,以经前2~7天和经期多见。如*胀痛、头痛、身痛、肿胀、泄泻、口舌糜烂、吐血衄血、粉刺、情志异常、烦躁易怒、失眠等症状,严重者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者,称为“月经前后诸证”,又称“经行前后诸证”。

月经前后诸证多见于中年妇女。相当于西医的“经前期综合征”(PMS)。

病因病机:

肝郁气滞:经行乳胀、经行肿胀; 阴虚:经行头痛、经行吐衄;

血虚:经行头痛、风疹; 脾虚/肾虚:经行肿胀、经行泄泻;

血瘀:经行头痛、经行身痛; 痰浊:经行头痛、经行眩晕、粉刺;

火热:经行吐衄、口舌糜烂; 风热:经行风疹、粉刺等。

治法:以调理肝、脾、肾及冲任、气血为主,尤以调肝为要。

病名

证型

主证

治则

方药

经行

发热

肝肾阴虚

经后或经期、量少、色鲜红、质稠;午后发热、五心烦热、两颧红赤、口燥咽干、舌红苔少、脉细数。

滋阴肝肾育阴清热

蒿芩地丹四物汤

血气虚弱

经后或经期发热、量多、色淡、质稀、热势不扬,动则自汗出。神疲肢软,少气懒言,舌淡苔白润,脉虚缓。

补益气血甘温除热

补中益气汤

血瘀

经前或经期、乍寒乍热、量多、色紫黯、质稠夹块、小腹疼痛拒按、血块下则痛减、舌质紫黯边有瘀斑、脉沈弦数。

化瘀清热

血府逐瘀汤

加丹皮

经行头痛

血虚

经后或经期头痛、量少色淡、质稀、面色晃白、神疲肢倦、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小腹空坠、面唇舌爪甲淡白、舌淡苔薄、脉细弱。

益气养血

八珍汤加曼荆子、首乌

肝火

经行头痛或颠顶掣痛、量多、色鲜红、质稠、头晕目眩、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清热平肝熄    风

羚角钩藤汤

血瘀

经前、经期头痛、色紫黯、质稠夹块、小腹疼痛拒按、块下则痛减、

舌质紫黯边有瘀斑、脉细涩或弦涩。

化瘀通络

通窍活血汤

经行感冒

风寒证

每至经行期间,发热,恶寒,无汗,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痰稀,头痛身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经血净后,诸证渐愈。

解表散寒,和血调经

荆穗四物汤

风热证

每于经行期间,发热身痛,微恶风,头痛汗出,鼻塞咳嗽,痰稠,口渴欲饮;舌红,苔黄,脉浮数

疏风清热,和血调经

桑菊饮

邪入少阳证

每于经期即出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心烦欲呕,头晕目眩,默默不欲饮食;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数

和解表里

小柴胡汤

经行身痛

血虚

经后或经期身体酸痛或麻木、量少、色淡、质稀、神疲肢倦、心悸气短、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养血益气柔筋止痛

当归补血汤

血瘀

经迟、经期腰膝肢体关节疼痛、色紫黯、质稠夹块、小腹疼痛拒按、

舌质紫黯边有瘀斑、苔薄白、脉沈紧。

活血通络散寒止痛

趁痛散

经行泄泻

脾虚

经前或经期泄泻、量多、色淡、质稀、脘腹胀满、神疲肢倦、面浮肢肿

、带下量多、舌淡苔薄、脉濡缓。

健脾渗湿理气调经

参苓白朮散

肾虚

经前或经期泄泻晨间尤甚、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带下量多、舌淡、苔白、脉沈迟。

温阳补肾健脾止泻

健固汤

经行浮肿

脾肾阳虚

经前、经期面浮肢肿、量少、色淡、质稀、腰膝酸软、神疲肢倦、

少食纳呆、大便溏薄、带下量多、舌淡苔白腻、脉沈缓或濡细。

温肾化气健脾利水

苓桂朮甘汤合金匮肾气丸

气滞血瘀

经期面浮肢肿、色黯有块,脘闷胁胀,善叹息,舌紫黯,苔薄白、脉弦涩。

理气行滞养血调经

八物汤加泽泻、益母草

经行乳胀

肝气郁结

经前、经期*胀痛或*痒痛,甚则不可触衣、量少、色淡、质稠、胸闷痰多、食少纳呆、带下量多、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弦滑。

疏肝理气和胃通络

逍遥散加

麦芽、青皮、鸡内金

肝肾亏虚

经行或经后*胀痛,*按之柔软,经量少,色淡,目干及咽干口燥,五心烦热,舌淡或舌红少苔,脉细数。

滋肾养肝和胃通络

一贯煎或滋水清肝饮

经行情志异常

肝气郁结

经前或经期烦躁易怒、先期量多、色深红、情绪不宁、不思饮食、彻夜不眠、胸胁*小腹胀痛、舌红苔黄、脉弦。

疏肝解郁养血调经

逍遥散

痰火上扰

经前、经期精神狂躁、语无伦次、头痛失眠、胸闷、不思饮食、

舌红苔黄、脉滑数有力。

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生铁落饮

加黄连、郁金

经行口糜

阴虚火旺

经前、经期口舌生疮、糜烂疼痛、先期、量少、色鲜红、质稠、两颧红赤、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

滋阴降火

知柏地黄丸或上下相资汤

胃热熏蒸

经前、经期口舌生疮、糜烂疼痛、口臭便干、溲赤、心烦口渴喜冷饮、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清胃泄热

凉膈散

经行风疹块

血虚

经期风疹团块搔痒,入夜尤甚、量少、色淡、质稀、头晕眼花、失眠怔忡、皮肤干燥、面色无华、舌淡红苔薄、脉虚数。

养血祛风

当归饮子

风热

经期风疹团块,疹色欣红,搔痒异常,遇风遇热尤甚,口干喜冷饮、

便干、溲赤、舌红苔黄、脉浮数。

疏风清热

消风散

经行吐衄

肝 经 郁 火

量少或不行。经前或经期、量较多、色深红、质稠。头晕目眩、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胸胁胀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清肝调经

清肝引经汤

肺 肾 阴 虚

先期或量少。经后或经期、量少、色鲜红、质稠。盗汗、咳嗽、咯血、干咳、两颧红赤、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红绛无苔或舌绛少苔、脉细数。

滋阴养肺

顺经汤或加味麦门冬汤

16.绝经前后诸证

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明显不适证候如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头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面浮肢肿、情志不宁皮肤感觉异常(蚁行感)等,称为“绝经期前后诸症”,又称“经断前后诸症”。西医学“围绝经期综合征”

诊断:(1)病史:45~55岁的妇女,出现月经紊乱或停经;或40岁前卵巢功能早衰等;

(2)临床表现: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明显不适证候如烘热汗出、烦躁易怒等;

(3)检查:妇科检查:子宫大小尚正常或偏小;

辅助检查:血清中激素LH、FSH升高,E2水平降低。

病机:肾虚(主要病机)表现为肾阴阳失调;肾虚导致多脏病理改变;以肾阴虚居多。

治则:平调肾中阴阳

肾阴虚

月经

月经紊乱、先期、量少、色鲜红。

症状

烘热汗出、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腰膝酸软、皮肤搔痒、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则

滋养育阴,佐以潜阳

方药

左归丸合二至丸加龟版、首乌

肾阳虚

月经

月经不调、先期或后期、量少、色淡、质稀。

症状

烘热汗出、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或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沈细弱。

治则

温肾扶阳

方药

右归丸

肾阴阳俱虚

月经

月经紊乱、月经先期或后期、量多或少。

症状

乍寒乍热,烘热汗出,头晕耳鸣,健忘,腰背冷痛、舌淡苔薄、脉沈弱。

治则

阴阳双补

方药

二仙汤合二至丸加菟丝子、何首乌、龙骨、牡蛎

17.经断复来

绝经期妇女月经停止1年或1年以上,又再次出现子宫出血,称为经断复来。亦称为“年老经水复来”,或“妇人经断复来”。

病因病机:

(1)脾虚肝郁:中气不足,脾失所统,肝失所藏,冲任失固而致经断复来。

(2)肾阴虚:肾精不足,肝失润养,相火妄动,扰及血海而致经断复行。

(3)湿热下注:脾虚运化失职,郁久化热则湿热内生,或恣食膏粱厚味,或感受湿热之邪,湿浊下注,损伤带脉,迫血妄行,故致经断复行。

(4)湿毒瘀结:湿毒*浊之邪乘虚侵及冲任、子宫,日久瘀结,血不得归经,溢于下,故致经断复来。

脾虚肝郁

月经

经断两年以上又复来、量多、色淡、质稀。

症状

气短懒言、神疲肢倦、食少腹胀、胁肋胀满、苔薄白、脉弦无力。

治则

健脾调肝,安冲止血

方药

安老汤

肾阴虚

月经

经断两年以上又复来、量少、色鲜红。

症状

头晕耳鸣、潮热盗汗、口干咽燥、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则

滋阴清热,安冲止血

方药

知柏地黄丸加阿胶、龟版

湿热下注

月经

经断两年以上又复来、量多、色红或紫红、质稠、带下量多色黄。

症状

心烦口渴喜冷饮、口苦咽干、大便不爽、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细数。

治则

清热利湿,止血凉血

方药

易黄汤加黄芩、茯苓、泽泻、侧柏叶、大小蓟

湿毒瘀结

月经

经断两年以上又复来、量少淋漓不断、夹有杂色带下、恶臭。

症状

小腹疼痛拒按,低热起伏,神疲、形体消瘦、舌质紫黯边有瘀斑、苔白腻,脉细弱。

治则

利湿解毒,化瘀散结

方药

萆薢渗湿汤合桂枝茯苓丸去滑石,加黄蓍、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