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食堂的营养餐的管理员话讲的言之凿凿,豌豆是头一天晚上泡了温水泡了之后,第二天早上用高压锅来压的,压熟了之后,再拌肉沫炒起来的。豌豆的颜色更没有变黑。但是已经中毒并住院的学生们却丝毫没给面子。那些做成菜的豌豆不仅很多发黑,吃起来很涩,闻起来发臭,很难下咽。而且更有的没有煮熟。让学生吃到这样变质又没有煮熟的豌豆岂能不出事?按说如此发臭又难以下咽的豌豆,学生大可以拒食,但是学校有的是办法,不吃罚款,一次十元。
学校为了让学生增加营养,更是为了避免浪费。实行了一些强制办法予以保证也未尝不可。但是增加营养首先一定要有富于卫生并营养丰富的食物。但是这样的“发黑,有臭味”的豌豆属于哪门子营养食品?居家过日子一个常识问题就是东西变质了不能使用。更何况这里还有一位专职负责监督营养餐的管理员。而再看看这所学校食堂的管理体制就会发现,学校发生这样的事不是偶然,更不是意外,而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只不过这次更突然更严重罢了。
这里的学校食堂名义上是学校的,实际上早已承包给了社会,食堂的关键部位连带后面的采购、制作等学校都没有权管,对于食堂花多少钱、采购什么样的东西更不知情,而学校的所谓管理就是一个大致数量,每天多少学生、大致多少油、蔬菜、米饭的量就可以了。这也正是学生不吃变质豌豆就要被学校罚款的原因。不吃“浪费了”承包者岂能不找学校的麻烦?学校的这种做法与其说是监管,不如说是在为虎作伥。生意人承包商处于赚钱的考虑,必然想到降低成本,将利润化。而这样一种发臭的豌豆也能炼成“营养餐”不过是降低成本的一个普通手段而已。
在如此情形之下,国家补贴给贫困地区学生每天每人3元钱的营养费,到底有多少能进入学生的口中就不难而知了。学校将食堂对外承包,监管上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国家名义上补贴给了学生,实际上基本被学校和承包商瓜分了。为了封住学生们的嘴,就只好用“发臭的豌豆”让学生们糊口了。国家补贴给孩子的一点钱也成了唐僧肉,臭豌豆也炼成了“营养餐”。这样的行为岂止是在“坑爹”,更是在坑害子孙和社会。而学校这样对外承包食堂,更是一种严重的不负责任。
老师为何逼学生吃臭豌豆
是什么力量逼着学生吃下臭豌豆?
一条让人变坏的关系链
据央视《经济半小时》4月21日报道,2012年4月9日中午,云南省镇雄县塘房镇顶拉小学,这个有665名学生的村镇中心小学,其中300多名学生,在吃了由学校食堂统一供给的营养餐后出现腹泻、腹痛、发高烧等症状,随后全部被送往当地医院治疗,记者专程赶到了镇雄县人民医院。孩子们说,“吃了米饭、豌豆、小瓜、葵瓜,豌豆闻起来是臭的,很难闻;不吃不行,要被罚款,老师说不吃,一次要罚10元。”
也许是我的想象力严重匮乏,跟不上时代发展了吧。总之,我对这件事觉得非常难以理解,有几点非常想不明白:
第一不明白的是学校为什么不敢对食材供应方说不?既然发现有问题拒绝使用,换一家食材供应不就可以了吗?这家食材供应方到底跟学校有没有裙带关系?利益关系?是不是通过公开透明的程序取得供应资格的?
第二不明白的是老师为什么要逼着学生吃?是怕浪费吗?还是怕食堂方面看到了不高兴?
第三不明白的是,这些学生怎么这么听话?不想吃转身偷偷倒厕所里不就行了?难道整个吃饭过程老师还全程盯着监督?如果老师真的是全程盯着监督,那真是有点变态了。
在这件事中,我觉得最不可理解的,是老师逼着学生吃臭豌豆,我想假如我是老师,退一万步讲,我就算不敢对抗跟上面有关系的食材供应方,但我至少会跟学生站在同一立场,说一句:有问题就不要吃了。然后让他们偷偷倒掉。当然,我也可以善意的理解,逼着学生吃臭豌豆是因为老师没有想到后果严重。但是,万一呢?万一有问题呢?我觉得这是作为一个教师不,是作为一个人的底线吧?
当然,如韩寒所言:我怀疑很多事,但我相信人。我个人的看法是,国人的道德素质其实没那么坏,在一个没有任何权钱交易的正常的关系链里,即使仅仅靠道德自律,总有那么一个环节会发现问题,避免恶果。好比在这件事中,我想背后如果没有内幕,试想:作为食材供应方,如果关系没那么硬,怎么敢送臭豌豆呢?怎么敢不尽心尽力认认真真挑最新鲜的送过去呢?如果送的不够好,对方不用自己送了咋办?作为老师,如果食堂方提供的食材有问题,而供应方又跟上面没有任何关系,怎么可能不敢提出意见来呢?
所以,一切问题的根源不在于某个人某个环节的道德败坏,而是关系链恶化的问题。当一个关系链恶化的时候,会把这条链上的所有人的道德水平往下带。因为人人都必须遵守这条关系链上的潜规则,如果谁敢打破这个关系链,就有可能麻烦上身。这就是所谓的好的体制使人变好,坏的体制使人变坏。中国所有的问题的根源都在于此。所以,很多针对个人的道德谴责,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解决根本问题,还在于打破这条已经恶化的关系链,改善这个恶性循环的体制。
逼着学生吃下臭豌豆的,是无德教师?是无法商人?是无良领导?都是。但我想,更是一个恶性循环的关系链。这条关系链是恶之源,罪之始,祸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