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准确定位;
(2)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综合运用价格、质量、服务和品牌效应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要诚信经营,正当竞争,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4)结合材料拓展(如: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推动企业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产品的性价比;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加大自主品牌培育和推广;建立现代的企业制度;增强国际竞争力;以市场为导向,增加有效供给,满足消费者需求。)
(1)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
(2)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l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3)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坚持对外开放,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要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1)坚持创新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坚持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3)坚持绿色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4)坚持开放发展,顺应世界经济趋势,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水平。
(5)坚持共享发展,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走向共同富裕。
收人分配是民生之源。必须完善个人收人分配,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人分配关系。
两个同步: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人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初次分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
再分配: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
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人,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必须坚持消除贫困。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1)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活力。
l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2)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要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要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从而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
履行经济职能,通过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弥补市场缺陷。
(3)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1)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要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营造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要健全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形成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
提高技术水平:要支持和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人才支撑: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坚持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坚持回报社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3)调动不同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取长补短,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进入新时代,要继续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中国共产党要不断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2、聚焦中国成就、点赞中国道路,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中国道路是和平发展道路,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2、如何实现中国梦?
①中国梦的本质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实现中国梦,人民是主体。
②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要牢记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要不断进行伟大斗争,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2、人类社会历史进程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①统一性(共性):人类社会发展遵循基本规律,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产生、发展和解决中实现的。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立足国情在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中探索的,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②多样性(个性):受多种因素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由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和道路的多样性反映出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探索形成了中国道路,创造出伟大成就。
②市场: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③结构: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④产业:催生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⑤企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强化风险意识,促进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科学技术,诚信经营,扩大优势企业规模,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有效供给,提高竞争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打造品牌。
⑥国家(宏观经济):有利于国家坚持科学宏观调控(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建设制(智)造强国,质量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⑦公平:有利于贯彻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实现共同富裕。
⑧三农:(农业;农村;农民)有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培育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⑨环境资源:有利于节约能源、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能源保护,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②推动经济全球化朝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
③坚持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④有利于推动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
⑤有利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动的新发展格局,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⑥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推进贸易强国。
⑦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推动完善全球治理机制。
⑧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放宽市场准入,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我国的民主是最真实、最广泛、最管用的民主。
国家需要履行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对内职能,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的对外职能。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其常设机关,作为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还有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一根三基:都坚持党的领导、都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都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都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人大代表行使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帮助所在政府推进工作、模范遵守宪法法律,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人大及常委会行使立法权,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行使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政府
政府依法行政、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提高行政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人民
公民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司法机关
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法院依法行使审判权;检察院依法行使检察权
(一)联系观:特征(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要素优化
(二)发展观:实质、状态、趋势(+辩证否定)
(三)矛盾观(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普遍性、特殊性、主次矛盾、主次方面)
矛盾分析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主要有:
(1)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
(2)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找出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社会历史的本质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3、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社会发展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及实现形式(主要说明改革)
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5、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6、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坚持党的领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④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⑤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推动文化交流,吸收外来有益文化。
⑥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立足社会实践。
2.人身权的内容包括
①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以及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身份权。
②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3.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
4.所有权的取得方式有哪些?
①不动产所有权的取得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
②动产所有权的取得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
5.知识产权包括哪些?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6.如何取得专利权?
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
思维特征: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
科学思维的特征: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结果具有预见性、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二、三律
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
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两不可”。
性质判断(直言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组成。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
关系判断:关系判断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关系判断可以分为对称性关系和传递性关系两种。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非对称关系;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非传递关系。
2、复合判断:
联言判断:同时存在既…又/不但…而且(可省略)真+真=真
选言判断:可能的情况或者…或者/要么…要么相容选言(一真则真,全假才假)。不相容选言(有且只有一真才是真)。
假言判断:假设的情况如果…那么/只有…才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肯定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后件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否定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后件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